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(上官雲) 27日下午,央視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新書《益往直前》在北京首發。活動開始前,水均益接受了記者採訪。面對目前新媒體日益發展對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造成的衝擊,水均益以資深記者的身份分析稱,新媒體並不排斥傳統媒體,二者也不是水火不容的競爭關係,面對目前的局面,傳統媒體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新媒體完成自身轉型,而關鍵詞就是思想意識的轉變。
  談傳統媒體轉型: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並非“水火不容”
  水均益最初因主持《東方時空》為外界熟知。評論界曾認為,由水均益主持的《東方時空》的出現對中國電視造成一定衝擊。對此,水均益表示,這種衝擊實際是一種帶有革命性的變化,對整個中國的電視新聞起到了顛覆性革命作用。而央視最近大量向海外派駐記者的行為,則是在整個中國媒體、特別是央視發展過程中上了一個臺階,“媒體發展積蓄的力量到了這個程度,自然要擴張。”
  水均益分析,任何一個媒體的生存發展一定是市場的推動,也是廣大觀眾的興趣使然。“如果把我們比作一個廠家,就需要生產消費者即觀眾滿意的產品。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市場覆蓋面。”
  新媒體的日益發展也對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造成了一定衝擊。水均益表示,所謂新媒體並非突然冒出來,只是在原有的社交平臺上,利用網絡無限延展涌現出的資訊傳播的新形式,“它並不排斥傳統媒體,二者並非水火不相容的競爭關係。社交媒體的火熱不是簡單的就等於傳統報紙、電臺雜誌滅亡的公式,傳統媒體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這個手段完成自身轉型。而這其中的關鍵詞就是思想意識。”
  “新生事物需要發展過程。而往往由於多年前就從事新聞工作,可能會有一些墨守成規,這就涉及觀念問題:作為從業者,你是否心悅誠服的接受它、同時融化到職業思維中,類似央視這樣的傳統媒體,如果一旦把互聯網真正用好,那真的就是另一次革命。”水均益直言。
  談國際新聞報道:協調藝術 考驗整個新聞機構的運行機制
  水均益堪稱國際新聞報道的元老級人物,在這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經驗。此前在馬航事件中,中國媒體的表現以及反映速度曾一度引發爭論。在水均益看來,中國媒體實力還有所欠缺是實事,但也應客觀看待。
  “這些年隨著中國發展,媒體發展迅速,涌現很多新媒體,但是作為一個團隊、行業,中國新聞和世界領先團隊確實還存有一定差距。比如起步時間短、在國際平臺上同西方媒體同台競技時間不長。”水均益分析稱,同時大家也應該看到,在馬航事件的報道中,中國媒體表現出來的拼搏精神以及對線索挖掘、人文關註、事件追蹤等方面都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。
  水均益同時表示,這不意味著中國媒體應該承認這樣的現狀,“作為記者,首先需要開發資源優勢。尤其駐外記者,要擁有廣泛的‘線人’朋友,雖然可能長時間用不上他有價值的線索,但某一次就可能是獨家。這也是新聞領域的追求和職業素質的一種拼搏。”
  話雖如此,但水均益還是對海外新聞報道頗感無奈:“世界太大,很多地方不能做到每一個角落都有記者,有時遇到突發事件還需要從其他記者站大量調人,增強現場力量。”水均益說,這考驗的是整個新聞機構的運行機制。一個電視臺對新聞報道的覆蓋就像一部運轉複雜、需要精密調整的機器,這是協調的藝術,“很高興看到媒體、包括央視正在更多按照新聞客觀規律辦事。儘管過程中可能還有磕磕絆絆,但整個趨勢在往好的方向發展。”  (原標題:水均益:傳統媒體轉型關鍵是思想意識轉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e81xevd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